【今日北马头条】 承载大山脚数代人回忆 116年陶瓷器店 “新荣兴”熄灯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首页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今日北马头条】 承载大山脚数代人回忆 116年陶瓷器店 “新荣兴”熄灯

    (大山脚27日讯)因数度入贼、生意变差、没有接班人等因素,大山脚市区拥有116年历史的“老字号”陶瓷器店“新荣兴”,于上个月悄悄“熄灯”;同时,也不会再开放给游客入店参观!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拍摄:陈明坚)

    曾获威省市政厅颁发“遗产建筑物”(Bangunan Warisan)证书的“新荣兴”,坐落在市区拿督余水清路战前老店屋。在结业前,也是大山脚遗产旅游的热门地点之一。

    近年来,很多外地自助游客喜欢在店外招牌前“打卡”留念,也有导游带领游客入店参观。不过,随着这间承载了大山脚数代人回忆的老店走入历史,游客再也没有机会,进入这间百年传统陶瓷器老店参观。

    于上个月悄悄“熄灯”的“新荣兴”,就坐落在市区拿督余水清路战前老店屋,很有年代感。
    “新荣兴”老店前,可以见到威省市政厅颁发的“遗产建筑物”证书。

    93岁高龄的老业者张得成与85岁妻子冯秀銮受访时说,店外的老招牌并不会拿下,游客或民众还是可以前来“打卡”留念。

    张得成(左)与妻子冯秀銮,聊到“新荣兴”时,眉飞色舞。

    张得成说,店内还有一些没有卖完的陶瓷器;此外,还有什具历史价值的东西,包括传统钱柜、旧式帐房、旧式木椅等一些古董。

    “不过,‘新荣兴’已永久结业,不会再开放给游客或民众入店参观。”

    他说,随着时代转移,陶瓷器行业逐渐被淘汰,早前开放给游客及公众入店参观时,也带动不了生意。

    “在行动管制令期间,相信是贼徒见我们夫妇年事高、好欺负,这里一直被贼徒盯上,即使是光天化日下。”

    “孩子担心我们的安全,叫我们不要做了,我们也同意已是时候结束生意。”

    四语老招牌成特色

    说起店外挂着的充满岁月痕迹的老招牌,相当有历史价值。这个已褪色的老招牌上,印有中文、英文、淡米尔文和爪夷文四语,在现今很是少见。

    已褪色的老招牌上,印有中文、英文、淡米尔文和爪夷文四语,相当具有历史价值。
    从“新荣兴”锌板上的洞口往内看去,还可以看到店内有一些陶瓷器。

    张得成说,在其祖父经营时期,店外挂着的是中文招牌,他后期继承该店后,1952年因政府修改政策,他换上了四语招牌。

    “制造招牌时,我国还未独立,爪夷文是马来人使用的语言;因此,才会刻上爪夷文及其它三语,凸显了我国多元语文的社会特色。”

    另一个有趣的是,这个国家独立前制造的招牌上,电话号码是69双数字;此外,还刻上“直路”(Strait Street)这个已经很多人遗忘的旧路名,足以证明年代的久远。

    冯秀鸾也透露,曾有顾客要买下该招牌,但他们拒绝了,毕竟充满了纪念价值及历史价值。

    老业者不感可惜

    “新荣兴”是由张得成从中国广东省潮州南来的祖父,于1907年创立;第三人传人张得成在20岁那年接手,至今也已有70多年,对于相伴多年的老店永久结业,张得成坦言不会感到可惜。

    随着时代转移,“新荣兴”终于消失在人们的眼前,只剩下回忆。

    他说,他与妻子育有1儿1女,有6名内外孙,但子孙们都各有事业,没有人接手;此外,陶瓷业的生意已大不如前,他们也年事已高,已是到了正式退休的时候。

    他补充,早于四五十年代,陶瓷器是家家户户必备用品,陶瓷器店四处可见,但在时代冲击下,现代人多用电子厨具,很多间传统陶瓷器店早已结束营业。

    “随着岁月转移,传统陶器的需求越来越低,在安全因素及生意大不如前,以及孩子要求下,我们两夫妇决定结业。”

    早年制作批发石材

    张得成说,“新荣兴”在其祖父创业时期,主要业务制作及批发各种石材;直到二战结束后,接手的父亲除了继续制作批发石材,也兼批发售卖陶瓷器,后期成为了主要业务。

    他说,“新荣兴”是其祖父从中国广东省来到大山脚落户后,1907年创立。祖父过世后,由其父亲张木荣继承,在二战期间依然苦守祖业。

    张得成在20岁时父亲往生,他继承后,减少石材制造和批发,后来改为专做批发本地制造和中国进口的陶瓷器。

    他也透露,该店的原屋主是一名印裔,后来卖给威南淡汶一名华裔,他依稀记得,祖父当年每月支付6至7令吉租金。但后来,他们买下了这间店屋。

    陶瓷器用途广

    陶瓷器除了充当烹饪用途,早年也运用在传统习俗上,比如华人嫁娶或新家入伙,都要跨火炉消除霉运;马来巫师则相信陶瓶能够镇邪;在印度庆典或祭祀,信徒会把祭品盛放在陶器上。

    张得成说,用途最多的当然还是烹饪,尤其是经过陶瓷器烹饪的食物,会更加美味。此外,陶瓷器也更耐高温,不容易破裂、耐用。至今,仍有一些家庭主妇或小贩,坚持以传统陶瓷器烹饪。

    他说,“新荣兴”在祖父年代主要做华人生意,但后期也深受巫裔及印裔喜爱。

    他补充,“新荣兴”早年也有批发牛奶陶壶、甘文烟陶炉、传统陶制烤炉等,后来卖比较多的是药煲。

    报导/摄影:陈明坚

    ↓↓相关新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