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脚17日讯)一对失明夫妇靠卖容器维生,每周只能赚取区区的300令吉,在扣除呼叫电召车载送孩子上学的120令吉交通费及130令吉生意资金用途后,一家三口仅剩下50令吉作为一周的伙食费,处境堪怜。
这对夫妇是来自峇东埔的哈山和阿米达,他们虽眼盲,但从未乞求公众的同情,反而靠在早市和夜市卖塑料容器,自力更生,勉强维持生计。
峇东埔前国会议员努鲁依莎,接获这对夫妇生活陷困的投报后,昨日在面子书贴文指出,哈山和阿米达告诉她,若他们不去工作,就没有人会照顾他们的生计。
“他们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援助,即使双目失明,也需要去工作。”

她说,哈山每周早晚都努力工作,但一周只能赚取300令吉,在扣除孩子的交通费和他的生意开销后,接下来的费用已所剩无几,过着有一餐没一餐的日子。
“有时候,全家人只能白饭配酱汁,只求温饱就行了。”
然而,让努鲁印象深刻的是,这对夫妇无论生活多艰难,却深谙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道理,因此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期望孩子将来学有所成,有能力帮助其他的人。
孩子争气 发愤图强
更令努鲁感动的是,这对夫妇的孩子海卡尔很争气,放眼将来成为一名医生,希望有一朝一日能治愈父母的视力,帮助更多的人。
听了这个家庭的故事后,努鲁深受启发,虽然她已不再是国会议员,但仍觉得有义务帮助他们;因此,与槟州行政议员法米再诺和马章武莫区州议员李凯伦发动援助。
“我们携带这对夫妇去超市采购商品,并确保所有的物品足够他们做生意3个月。”
李凯伦协助 叫卖生意
努鲁依莎说,这对夫妇告诉法米再诺,有时当局会因为他们没有营业执照,而指示他们关店并停止营业。
“法米作为前威省市议员,帮助了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并使用官车载送他们一程回家。”

李凯伦则到夜市提供金钱援助,同时通过叫卖生意的方式,帮助哈山招徕更多的顾客,所有容器都售罄,也有一些是公众捐款。当天,哈山共赚到超过250令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