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21日讯)嫩椰香又甜,不如老椰用处多:玩得、食得、用得又种得,千变万化!
(视频:黄意婷)
炎炎夏日,来颗透着班兰香甜味的嫩椰汁、嗦口弹牙椰肉,沁心入脾,可谓消暑良伴;或可在蒸制传统米糕、发糕等糕点加入调味,使其口感变得可口。
而嫩椰的用途却到此为止,除非它被晒干,又是另一个故事。
毫不起眼的老椰,掉在沙地自生自灭,黑棕色的外观黑里土气,压根儿让人瞧不上。
然而,位于诗布朗再也西鸽花园有一名匠人—林峇美,四处与椰贩收购老椰,把它们带回家做成装饰品、扑满、小灯罩、各种童玩、餐具、宠物小家等。
甚至已发芽的老椰,可以放在花盆当盆栽赏玩,为屋院增添绿意。
林峇美说,老椰通身都是宝,除了可以做手工当盆栽,在做手工前剔除的椰绒、椰肉和椰汁,都各有用途。
“椰绒除了是盆栽的养料,拿来焚烧具有驱蚊效果;椰肉可以熬油,我的友族邻居不时会找我拿;椰汁可以消暑,我剖开了老椰有椰汁就拿来饮用,当然不能过量。”
77岁的他,白天都在家日复一日为椰壳们带来新生命,更与用废家电改造的机械为伴,偶尔出门会友,谈笑风生。
他说,子女都成家立业了,让他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他偶尔也会出席一些文创市集、农场小市集的活动,摆卖他的作品。
早年的他,是一名技工,与各种机械为伴,对于机械类和摩哆维修非常熟悉;晚年的他也把机械技艺,套用在老椰壳上,赋予它们新面貌。
传统椰壳手环 源自祖辈爱心手作
一圈又一圈,乌黑的椰壳手环,套在华印裔孩童稚嫩的双手,是每代孩童“避邪”的宝物。
林峇美说,椰壳手环“可避邪”之说,是一代传一代的传闻,但还是离不开祖辈对孙儿们的爱心。
旧时代的人们物资匮乏,用以装饰自己、可以赏玩的小物件并不多,因此老一辈人便把老椰壳剖开,用碎玻璃一刀刀切割、手磨成光滑的椰壳手环,戴在孙儿的身上。
“我对椰壳手环的记忆,是小时候外婆用碎玻璃给我打磨,因此我对椰壳手环的印象是阿嫲的爱心。”
他说,以前没有机器,人手打磨会较为粗糙,现在有了机器的辅助,成品都会很光滑;无论如何,粗糙的工艺是长辈对晚辈的爱护之情。
为障友改装摩哆 维修轮椅
因为淋过雨,他了解到为别人撑伞的意义。
林峇美于1994年,不幸遭遇车祸失去右腿,当时的他育有4名仍在求学的孩子,不忍妻子辛勤养家,在休养一年后,毅然装上义肢,坚强出发。
他除了从事老椰壳艺术品制作,也为有能力驾驶的障友,提供改装摩哆服务,同时也帮助障友维修轮椅,让他们的轮椅更结实耐用。
他回忆,虽然失去了一条腿,但获医生证明仍有驾驶能力,因此他先从改装自己的摩哆开始,方便他从事医院售货员的工作。
“我觉得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因此我想帮助他们。”
他是一名生命斗士,也是一盏微不足道的烛火,为其他障友点亮生命、传递关怀和爱护。
损坏家电、废木头、废瓶子 获新生
落雨声夹着微微鼓声,微风里夹着叮叮铃声,这就是林峇美家中每日循环播放的“自然声乐”。
他家的五脚基,是为老椰壳赋予生命的工作坊,屋檐处挂满了响着悦耳铃声的风铃,凑近一看,都是系着绳子的玻璃瓶,里面绑着铁片,随风摆动而发出声音。
陪伴他工作的风扇,竟然是使用报废的冷气风箱制成,经他把损坏的风箱改造后,成集电箱和风扇于一身的“消暑神器”。
他家随处可见的废木头、铝片边角料,都有它们存在的价值,不仅可以当椰壳艺品的垫子,也可以变成可坐可赏玩的木马,给孙儿们添添玩具。
“每件废品的背后,都有各自的美,必须慢慢去发掘。”
老椰壳制成 鸟类温暖小窝
老椰壳经林峇美的巧手,除了可以变成各种玩具、家庭用品等,也可以变成宠物小屋,甚至是鸟窝。
“这些手艺,讲究的都是用心,也可以为小动物做温暖的小窝、游乐园。”
在访问的过程中,他随手拿起一个体积较大的老椰向记者演示,他先用刀具将其剖半,再把椰肉、椰内壳敲挖出,留下茸茸的椰绒,再把老椰外层用机器钻出一个可以让鸟类进出的洞,把两边椰子用万能胶粘上,加上挂钩和鸟类站点,就大功告成了。
他说,留下椰绒,可以给鸟类入住时温暖,由于黏合的胶水需要经过曝晒,因此味道也散了,不怕鸟类嗅到胶水味。
“我曾经放在屋外,吸引了麻雀入住,天天叽叽喳喳有点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