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双溪峇甲补选日期终於敲定,这次是轮到国盟守关,希盟攻城。
这番的“攻防战”中,不少人以雪州新古毛补选成绩指“绿潮已逊色”,意指公正党有重夺这个选区,但明眼人都懂,不同地区的选民结构不一,民情与问题更不一样,当然不能一概定论。
而主宰槟城这场补选的输赢因素,何止是“绿潮”?
第一:经济差,人人喊钱不够用。
走一趟巴刹,卖鱼的小贩都说,现在海鲜价格持续下滑,虾与鱿鱼1公斤价格,如今约30令吉与32令吉,但仍无法刺激买气。
大多数基层人民喊钱不够用丶贩商喊生活惨淡时,在一定程序上折射出来的讯息,就是政府振兴经济不力,所以才搞到民间一片“惨”声。
承诺了的变质,该做的又不做,然后这里减补贴,那边减补贴,又要求人民理解与牺牲。
那些州选前,大声告诉槟城人民别壮“绿潮”,不然连短裤也不能穿出外,州选后呢?
希盟主导团结政府了,但各地依旧不时传出穿短裤者到陆路交能局丶医院丶甚至是警局报案,也被挡驾的个案。
团结政府内部的领袖,因为个人英雄主义搞风搞雨时,那些高喊要遏止“绿潮”的希盟政府,却听之任之束手无策。
第三:看谁说错话
去年州选,槟伊党竞选10席,当中7席为马来区,结果以全胜姿态尽数征服 。从只赢1席变成横扫7席,说明伊党已经有一定的基本盘。
至於首相宣布公务员调薪这招,会不会依旧发酵,让州选时流向国盟的公务员选票回流,还得选票箱揭开那一刻才见真章。
当然,在双方都不愿输的关键情况,谁说错话丶谁玩弄敏感及极端课题,尤其是涉及种族与宗教问题,就成了很重要因素。
还有水供及涨水费问题,选区民生课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