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30日讯)为了传承一份儿时的味道,市场调查员毅然辞职继承祖业,每日天未亮就摸黑起床熬汤烹煮,为客人准备一碗又一碗古早味。
他,就是年轻帅气的福建面小贩刘永宁(34岁),目前也是正宗桥头福建面摊档第3代传人。
刘永宁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爷爷刘以进(81岁)于1961年开始,就在社尾万山内卖福建面,直到1998年社尾万山关闭,爷爷也暂时结业。

他说,爷爷休息2年后,即2000年时在当时的崔耀才路路头,摆摊再展拳脚,继续卖福建面养活一家大小。
他说,当年爷爷也把烹煮福建面的秘诀,传授给父亲刘德仰(58岁),随后父亲就在诺登美食坊开档卖福建面。但2004年发生海啸时,该处也是灾区之一,父亲的面档口毁坏后就没再当小贩。
他指出,爷爷于2016年退休前,父亲一直帮忙爷爷卖福建面,他则在外打工,任职市场调查员。
当被询及为何辞去原有工作继承祖业时,刘氏说,他觉得槟城很多古早味已渐渐消失,难以吃到小时候的味道,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他说,爷爷2年前要退休时,年迈父亲也难以独力撑起福建面摊位,所以他就决定辞职,挑起继承祖业的担子,同时肩负传承古早味的使命。
外国游客慕名而来
刘永宁指出,爷爷试过他熬煮的汤头,指100%原汁原味。
“既然爷爷说味道一模一样,我就相信了,也相信自己传承了古早味。”

他说,除了休息天,他每天凌晨4时至4时30分左右就要起床,开始准备食材,约清晨5时30分就开始熬虾汤。约2小时后汤头已准备好,而顾客也陆续上门光顾。
他说,家人会帮忙,但主要的准备工作和煮面,还是他一人完成。

他指出,目前该店的顾客除了本地客,也有不少外国游客慕名而来。以中国游客居多,其次是台湾、香港、日本、韩国等。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碗福建面
他说,槟城福建面有多重不同的汤头,有些虾味重,有些则是排骨味重,有些汤头清甜,有些汤头味道香浓。
他认为,没有最好吃的福建面,只要合自己口味,自己喜欢吃的福建面,那也许就是心中那碗最好吃的福建面。

刘永宁说,福建面是平民小食,也许人家觉得难登大雅之堂,但炒粿条冲出海外后,去到新加坡,价钱贵也是有人吃。
他指出,目前槟城市场的竞争太大,他的梦想是把爷爷的古早味福建面发展成特许经营连锁店,冲出海外。

翁秋洲(38岁,药剂师)
两年前我无意间经过桥头福建面店铺,没想到一吃就爱上这档福建面。我喜欢这福建面的原因,除了因清甜汤头,我也觉得汤头没味精,吃了不会感到口渴,且价格公道。
我现在每星期会过来吃一次,假日时也会带家人来品尝,家人吃了也有赞无弹。指这档福建面很好吃。

方惠聪(22岁,软件公司职员)
每当我想吃福建面的时候,我就会来吃桥头福建面。以前我就读的学院,在此福建面摊位附近,读书期间我常常来吃。
当年是学院朋友介绍我来吃,一吃就爱上此福建面的清甜汤头,就这样吃了2、3年。外面的福建面汤头,比较偏浓,很少机会吃到清甜汤头的福建面。
虽然工作后时间较忙,但只要我突然想吃福建面,我一定回来这里。
地址 | 533,Beach Street,10300 George Town,Pulau Pinang。 |
營業時間 | 早上7时至下午2时30分,或卖完为止(周一休息) |
报导/摄影:陈紫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