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不老·他們的故事◢ 檳島唯一三輪車醫生 朱友春歎後繼無人
(檳城16日訊) 不管是打造嶄新的三輪車,或是維修,處理爆胎、車架損壞等大小問題,都難不倒他,他形容自己是三輪車的“專科醫生”,而這名“醫生”指三輪車是夕陽行業,遲早會被淘汰,他將在70歲或零件用完後提早退休。
朱友春(66歲)是檳城唯一製作及維修三輪車的工匠,也是三輪車店“合發”老字號的第4代傳人,由於沒接班人,一旦朱氏退休,此夕陽行業也將正式沉落西山。
對此,朱友春指不覺得惋惜,畢竟人老了體力不如從前,若要繼續製作三輪車,實在有心無力。
拍攝:陳紫淩
詢及在他退休後,三輪車壞了,該找誰維修,他笑言,若想太多就無法退休了,他退下來後,就不去想這些問題了。
他接受《中國報》訪問時說,而今的市場已不比30年前,有逾千輛三輪車,目前檳城只剩150輛三輪車川行,市場越來越萎縮,而三輪車零件也越來越難找。

他指出,這個行業遲早會被淘汰,因為零件需一次過大量采購才有貨,且價格不便宜,一粒要400多令吉,但他一年最多使用3至5粒,所以他不要收徒弟。
“我打算70歲這樣退休,若所需零件都沒了,要修理也不行了,我就提早退休。”


朱氏說,以前曾祖父的三輪車店是在牛幹冬一帶,後來屋主要漲租金,他就搬來大順街繼續經營,至今已有7、8年。
他說,目前每月租金是2000令吉,若租金又漲,他也會考慮提早退休。
他也說,早前他獲得檳州政府支持,讓他負責修理和翻新檳州三輪車夫的三輪車,去年已修複翻新好30多輛,遲些還陸續有來。



為柔佛及雪州蘇丹打造三輪車
朱友春多年前曾為柔佛蘇丹打造三輪車,而最近也剛為雪蘭莪蘇丹完成一輛嶄新的三輪車,供放置在皇宮作展覽用途。
朱友春說,每輛嶄新三輪車的售價是7500令吉,不管是民眾或蘇丹,他都是以此價格出售。

他說,若他每日的工作,專注在製造新的三輪車,最快需耗時20天。但有不少小販的三輪車,在損壞後也會找他修理,由於是小販做生意的“找吃工具”,所以他會優先處理,先進行維修。
他指出,當初他答應為雪州蘇丹製造三輪車時,已說明最快要2個月時間,後來他去泰國曼穀旅行耽誤一些時間,最終耗時3個月才完成。

“人老了,需要更多時間休息,現在我都不接緊急的工。”
他說,現在他每日上午11時許,開店修理三輪車,傍晚6時許關店回家休息。

若收徒弟有如在“害”他
“這種手工行業,只能三餐溫飽,難以賺大錢,若我收徒弟栽培接班人,有如在害他,所以我不曾收徒弟。”
朱友春指出,早年他試過聘請2、3個學徒,但這門技術,沒興趣者真的做不來。
“當年那幾個年輕人,做不了多久就離職,之後他一個人,一雙手製作和修理三輪車及腳車至今。”

他說,他的兒子也曾學習維修三輪車,但最終還是往其他領域發展。
他指出,他30多歲開始接手祖業時,從父親年代開始入行的數名老工人,也跟隨他一起打拚,直到退休。
朱友春與妻子育有3名兒子,但他們都沒興趣成為接班人,2人分別在泰國及新加坡工作,另一人則在檳城做生意。
朱氏說,在泰國發展的兒子,是經營佛牌專賣店。在新加坡的兒子,則是馬賽地汽車維修的服務顧問,身居要職。
三輪車製作過程不馬虎
製骨架、燒焊、安裝車輪、包鋁片、上輪框、油漆等,朱友春都一手包辦。
談及三輪車的製造過程,朱友春侃侃而談。他說,首先用木板製作乘客座位,再包上鋁片。
“包上鋁片後,能減少木製車座被雨水淋濕,進而腐壞的問題。”
他說,接著為車座安裝輪子,再將另製好的後車骨,連接上車座。
他指出,至於車上使用的釘子,必須是銅釘,不能用鐵釘。
“因鐵釘一旦生鏽,鏽跡會因雨水染到其它地方,就不美觀了。”
他強調,三輪車的漆色,都是他用手油漆完成,非噴漆。
“若三輪車獲得良好照顧及保養,能耐很多年。”
朱氏說,屬觀光用途的載客三輪車,工序比較複雜,所以會比較耗時。
他指出,若他專注處理,小販三輪車約2周即能完成,觀光三輪車則要20天。
報導/攝影:陳紫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