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筒的前世今生︱通常刻在收信口下方 从 君主徽号 看历史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首页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邮筒的前世今生︱通常刻在收信口下方 从 君主徽号 看历史

    千万别把街边的英式邮筒当垃圾桶看待,因为逾百年的历史痕迹就藏在它的细节里,从筒帽丶皇冠丶徽号丶形状丶颜色到基座,每一个位置背後都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俨然就是一个历史见证,只要搞清楚这些细节,便可以从中鉴赏它的存在价值。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从君主徽号看历史

    英式邮筒总共经历七朝英国君主,从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开始就把皇室徽号(Royal Cipher)刻在筒身,一般都在收信口下方。这些徽号多数由美术草书设计,前面的字母代表君主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后面的R则源自拉丁文Rex(King国王)或Regina(Queen女王),附带的罗马数字用来分辨同名的君主。

    以此类推,维多利亚女王是VR,继位的爱德华七世是ER VII,接着是乔治五世的GR(没有V),爱德华八世的ER VIII,乔治六世的GR VI丶伊丽莎白二世的ER II丶以及去年才登基的查尔斯三世的CR III。

    根据这些君主在位的年代,便可以推敲邮筒的铸造年份。

    英式邮筒历经七朝君主,每一朝都有不同款式的皇室徽号刻在筒身。(图片取自网络)
    乔治市火车头街关税局大楼前,是全槟唯一被保留下来的英皇爱德华七世时代(1901 - 1910)英式邮筒,筒身刻有ER VII的皇室徽号和皇冠。

    槟城目前拥有两个第一代的维多利亚邮筒,分别座落在升旗山顶Summit Road路边和乔治市土库街Sri Weld 小贩中心前面,前者作为景点摆设,後者依然还在使用。

    维多利亚女王於1837年到1901年期间在位,不过英式邮筒在1852年才出现,所以这一代的邮筒至少都有百多年的历史,全球所剩无几,整个马来西亚也只有槟城还保留着。

    刻有已故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徽号的英式邮筒在大马不易找到,香港则保留最多,这一个摄於石硖尾泽安邨,不过在回归中国後已经被漆成绿色。(图片取自网络)

    皇冠邮筒的像征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邮筒并没有刻上皇冠,在她於1901年去世後,继位的爱德华七世开始让皇冠连同皇室徽号,一起出现在当时的邮筒上,成了后继君主的惯例。

    不过这个惯例在1952年伊丽莎白二世登基後引起一段风波,问题其实出在皇室徽号ER II那个罗马字II,因为十六世纪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一世当时只是英格兰和爱尔兰的女王,苏格兰还不是联合王国的一部份,所以苏格兰人不认同这个二世的徽号,还因此引起一连串破坏,英国政府最後让步,所有苏格兰地区的邮筒一律没有刻上皇室徽号,只会置放苏格兰本身的珍珠皇冠,有别於一般邮筒的皇冠。

    在香港,英式邮筒也被称为皇冠邮筒,在回归中国后被统一漆成绿色,2015年被邮政局遮盖皇冠和徽号,改以邮政局的白色蜂鸟标志代替,目前只剩下59个,原装原色的只能在博物馆找到。

    槟城也有两个,即位於亚依淡邮政局前,和锺灵中学甘榜峇鲁巴刹对面的红色邮筒,被刮磨掉原本的皇冠和徽号,可能是大马独立後一种去殖民化的手法。

    置放在威南双溪峇甲邮政局前的乔治五世邮筒属於嵌墙式的方形结构,外表有点像路边常见的拿督公神龛。

    越罕见越珍贵

    槟城现存的9个英式红色邮筒有7个是圆柱形,两个是嵌墙式的方形。圆柱形Pillar Box也有Type A(粗)和Type B(幼)之分,配搭圆形筒帽和黑色底部的基座。这个经典款式由J. W. Penfold研发,除了收信口增宽,自1879年以来就没有多大更改,被民众广泛接纳。

    嵌墙式的方形邮筒则不多见,槟城也只有两个,分别位於槟岛暹罗路路口和威南双溪峇甲邮政局前,外形差异很大,前者远看像个垃圾桶,後者则像路边常见的拿督公神龛。

    两个都属於乔治五世在位时期(1910-1936)的产品,槟城现存的9个英式邮筒中,有5个来自这个时期。到了儿子乔治六世取代退位的爱德华八世继位後,遇上二战,所有铸铁工厂都优先被征用去生产大炮等军备,导致邮筒数量骤减,槟城也仅存一个,目前置放在乔治市中路博物馆门前。

    邮筒黑色底座刻有制造商的名字和地点,是其生产证明,像这个土库街维多利亚女王邮筒,清楚注明是由Andrew Handyside & Co. Ltd制造,生产地在Derby和London。

    找到出生证明的基座

    最初的邮筒收信口是横型的,有一段时期改为垂直型,不过为了投信更方便,後来还是改回横型设计。圆柱形邮筒也因为信件更容易落地,渐渐取代其他形状,红色则因为比较夺目而取代一度被规定的绿色。邮筒底部的基座都刻有制造商的名字和地区,比如槟城两个维多利亚时代的邮筒,是由位於Derby和London的Andrew Handyside & Co. Ltd.负责生产,所以那些被刮磨掉皇室徽号的邮筒,也可以根据出产地推敲其生产年份。

    不过,有时候一些道路修复工程会不小心地把邮筒基座覆盖,结果制造商的名字就这样被埋在地下,曾经位於槟城中央医院大门旁和威南高渊大街Agro Bank前的圆柱形邮筒,就是因为这样而无法得知来历,不过这两个邮筒後来都被移走了。

    反观乔治市火车头街关税局大楼前的邮筒则比较幸运,因为市政厅翻新行人道,结果原本被埋在地下的基座得以重见天日,原来和两个维多利亚邮筒一样出自同一家工厂,它也是槟岛唯一属於爱德华七世时代的邮筒。

    撰文/摄影:陈伟光

    ↓↓相关新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