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筒的前世今生︱仅邮政局有权拆除 再不维护 恐消失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首页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邮筒的前世今生︱仅邮政局有权拆除 再不维护 恐消失

    凭乔治市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多年的槟城,除了要维护百年古迹,其实在街头也隐藏着不少等待发掘的历史文物,英式红色邮筒便是其中一个被大众忽略的例子,有关当局再不进行维护的话,最後恐怕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根据大马邮政的网页资料,我国的邮政服务早于1800年代,在海峡殖民地(槟城丶马六甲和新加坡)开始,所以出现在槟城的邮筒也是最早从英国引进,这些19世纪的文物应该受到法例保护,而不是任其在街头自生自灭。

    截至2017年,根据老槟城陈焕章考察,全槟只剩下最後11个英式红色邮筒,全部由铸铁(Cast Iron)打造而成,几乎都超过或接近百年历史,理应被善用作为古迹文化的见证。可惜在过去6年,又有两个邮筒无声无息被拆除,目前剩下绝无仅有的9个,情况叫人担心。

    这两个被拆除的邮筒,分别设在医院大门旁和银行前面,实际上并没有阻街,原址也没有翻新发展,就是不明白为何要移走。

    非常有意思的一张照片,2011年由陈焕章先生摄於土库街Sri Weld小贩中心前,两个後期由本地制造的红色与黄色方形邮筒,陪伴着英国进口的第一代红色圆柱形邮筒,尽显时代的演变,不过黄色邮筒经已被移走。(照片取自《追古思今》部落格)

    根据大马邮政法例,只有邮政局有权这麽做,这两个属於乔治五世在位时期(1910 - 1936)铸造的红色邮筒,至少都有百年历史,如今不是被搬迁,而是完全消失,槟城从此又少了两件街头文物,希望是被保留而不是被熔掉。

    加强历史认知

    这些圆柱形或嵌墙型的红色英式邮筒,都是在大马独立前从英国进口,伊丽莎白二世在1952年登基五年后,马来亚就正式独立,所以刻有她徽号ER II的邮筒在本地数量有限,在槟城一个也找不到。

    目前槟城保留全马仅存的两个第一代维多利亚女王邮筒,爱德华七世和乔治六世时代的邮筒各有一个,前者因为在位时间不长,後者因为遇上二战而产量有限。另外5个邮筒都来自乔治五世时代的英国产品,我们需要了解历史才会珍惜古迹文物的价值。

    无知会造成忽视,槟州政府应该重新修复这些百年文物,像升旗山顶那个维多利亚女王邮筒那样成为旅游景点,附上告示牌解说,让人们知道它的历史背景,继而拍照打卡。

    唯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够提升英式邮筒的古迹地位,得到更多人的关注。目前在世遗古迹核心区以外的邮筒外观都很残旧,像被遗弃多年的废物那样无人问津,命运可谓大不同。一般民众经过中路博物馆门前丶锺灵中学甘榜峇鲁巴刹对面路边丶威南双溪峇甲邮政局前面的时候,有多少人会留意到那红漆脱落的邮筒?

    升旗山顶的邮筒解说出现错误,维多利亚女王是在1837年登基,1819年是她的出生年份,所以她的在位时间是1837-1901,但解说的马来文写1818,英文写1819,造成混淆。
    槟城现存的英式邮筒应该被立牌推介,成为打卡景点,真正发挥百年文物的观光价值。

    英国和纽西兰都把英式邮筒列为受保护的二级文物,发挥它们的观光价值。大马邮政局应该提供正确资料,协助槟州政府宣传现存的9个英式邮筒,更何况它们都还可以使用。

    说到邮筒的解说,升旗山管理当局固然有做到,只是内容有点不正确,维多利亚女王是在1837年登基,1819年是她的出生年份,所以她的在位时间应该是1837-1901才对。而且马来文写1818,英文写1819,同样造成混淆。我也希望其他8个邮筒可以获得这种立牌推介的待遇,成为路人的焦点,不再孤伶伶地呆在那里。

    邮筒受法例保护

    根据报导,目前全国共有超过3300个邮筒,不过我相信英式邮筒剩下不到20个,槟城已经是全马保留数量最多的地方。大马邮政局的邮筒分成大型红色邮筒,小型红色邮筒和黄色的快邮邮筒,都是以方形为主。大型邮筒设有两个投信口,用以区分不同送信范围,小型邮筒只有一个投信口。这些邮筒虽然不及英式邮筒古老,但依旧发挥实际作用,成为本地景观一个特色。

    大马邮政法例规定邮筒属於邮政局的资产,任何单位都不可以擅自拆除,也不允许张贴任何告示或破坏外观,违例者将面对监禁或罚款。
    亚依淡邮政局门前,乔治五世的红色邮筒与收集快递邮件的黄色邮筒互相对望,由笔者摄於2020年行动管制令期间,如今已不见黄色邮筒的踪影。

    在网络和手机通讯兴起之前,邮筒是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管道,高峰时期邮差一天需要到邮筒收集4次,以防止邮件爆满,尤其是接近佳节的时刻。如今写信的人越来越少,社会也在提倡无纸化的环保理念,邮差即使每天打开邮筒,有时也会空空如也。

    无论如何,大马邮政法例规定,即使没有一封信,邮筒作为公共设施还是要存在,并且受到法律保护,邮政局以外任何单位都不可以随意拆除,否则将面对不超过半年监禁或一万令吉以下罚款,希望这个护身符可以让英式邮筒继续留存。

    撰文/摄影:陈伟光

    ↓↓相关新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