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脚24日讯)伯公埕美食街下周一(5月1日)营运迎客,久违的老摊档与饶富新鲜感的美食,将映入眼帘,但一些“老字号”并未回归“坐镇”,如飘香逾百年的伯公埕粿什。
伯公埕粿什,可说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摊档,将继续在亚合咖啡馆的现址营业;该咖啡馆和伯公埕,处在同一条巴刹街上,位于该街“街尾”。
拍摄:罗健杰

此外,原本在伯公埕营业的广西福建面、猪什粿条汤,也未“回归”,并会继续在靠近伯公埕的拿督余水清路旁“广西咖啡屋”营业。至于迁至威省茶室(大山脚芋头饭专卖店对面)的伯公埕咖喱面,同样未“回归”。
然而,伯公埕“老字号”如白云吞面、忠记米台目、利鸿烧腊饭粥、谢芬号肉粥东炎面、油条等摊档,则“回归”伯公埕美食街,亚合咖啡馆、阿平咖啡也会进驻。

在伯公埕飘香百年的粿什,是由潮州籍贯林氏家族经营,如今已传至第5代人,而早在伯公埕玄天庙还未建起,庙址仍是一处深潭,他们的高祖父已有在卖粿什。
从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再到孩子这代,沿用祖辈传承的方式烹煮,保持古早味,喂饱无数顾客,也养活一代代家族。
第5代传人林成义(54岁)今日接受电访时说,原有打算回到伯公埕,但后来因无法跟从多项营运条例,设备、下货不便、时间方面需更自由营业等,故打消“回归”的念头。

“目前继续在现址营业,也已告知老顾客;如今一碗粿什价格,今年已调整至8令吉,因原料如粉和猪肉等成本皆涨。”

据他所了解,广西福建面、猪什粿条汤、伯公埕咖喱面,也未“回归”。
租约到期关店 4摊全“回归”伯公埕
在伯公埕对面,合租一间店经营的利鸿烧腊饭粥、谢芬号肉粥东炎面、阿平咖啡(早前在戏台下方,经营晚市)及白云吞面,将全数“回归”伯公埕,进驻伯公埕门牌23号店铺。


该店租约5月14日期满就会关店,结束因配合伯公埕整修而外迁3年多的光景。
营业30多年的白云吞面摊主何兆添(76岁)坦承,还是“老地方”比较好,小贩们集中在美食街,一起营业,比较热闹,且顾客也方便,一站式享用完所有的美食。
“整修后的空间也宽敞,看了很满意,环境舒服,没那么热,比较干净,每周也可休息一天,也能选择天数,条件不错,我可以接受,如果有要事是可以提前通知请假。”


有者退休不做了
何兆添说,早在伯公埕营业时,白云吞面摊档是他和另一名午市业者郑牛一起经营,唯后者已退休不做了。
据他所了解,一些摊档的业者已上了年纪,只好直接退休,但也有一些新的美食,即将“进驻”伯公埕美食街,比如阿明咖喱海鲜炒粿角、白咖喱面和福建面等。
“由于我们的店还在装修,因此在新店营业的时间还未定。”
他说,昔日“街坊”伯公埕咖喱面业者,因每周只营业2天,不适合,故没“回归”伯公埕;至于伯公埕粿什、咖喱面、广西福建面同样没“回归”。

民众阔别多年后重游伯公埕
适逢周一(24日)假日,不少外坡民众到大山脚市区享用美食,也参观伯公埕,有者更在美食坊回味当年。
来自吉打州,早期居住居林、现居槟岛的陈振发(74岁)和妻子洪金莉(73岁),周一趁着假日,在相隔30多年后回到伯公埕。
恩爱的两老也在美食街前,拿起手机自拍留念。
他说,两人年轻时曾光顾伯公埕吃小食,那时孩子还未出世,记忆中的美食是卖到半夜的潮州粥,还有干捞面、炒粿角,一旦重开,就会回来享用美食。
“感觉现在比较好,美观多了,庙也很漂亮,相比起以前也显得规划整齐、环境清洁,面貌焕然一新;我们有听到重开的消息,早上刚好来这边附近吃早餐,就走过来看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