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腳24日訊)伯公埕美食街下周一(5月1日)營運迎客,久違的老攤檔與饒富新鮮感的美食,將映入眼簾,但一些“老字號”並未回歸“坐鎮”,如飄香逾百年的伯公埕粿什。
伯公埕粿什,可說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攤檔,將繼續在亞合咖啡館的現址營業;該咖啡館和伯公埕,處在同一條巴刹街上,位於該街“街尾”。
拍攝:羅健傑

此外,原本在伯公埕營業的廣西福建面、豬什粿條湯,也未“回歸”,並會繼續在靠近伯公埕的拿督餘水清路旁“廣西咖啡屋”營業。至於遷至威省茶室(大山腳芋頭飯專賣店對面)的伯公埕咖喱面,同樣未“回歸”。
然而,伯公埕“老字號”如白雲吞面、忠記米台目、利鴻燒臘飯粥、謝芬號肉粥東炎面、油條等攤檔,則“回歸”伯公埕美食街,亞合咖啡館、阿平咖啡也會進駐。

在伯公埕飄香百年的粿什,是由潮州籍貫林氏家族經營,如今已傳至第5代人,而早在伯公埕玄天廟還未建起,廟址仍是一處深潭,他們的高祖父已有在賣粿什。
從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再到孩子這代,沿用祖輩傳承的方式烹煮,保持古早味,喂飽無數顧客,也養活一代代家族。
第5代傳人林成義(54歲)今日接受電訪時說,原有打算回到伯公埕,但後來因無法跟從多項營運條例,設備、下貨不便、時間方面需更自由營業等,故打消“回歸”的念頭。

“目前繼續在現址營業,也已告知老顧客;如今一碗粿什價格,今年已調整至8令吉,因原料如粉和豬肉等成本皆漲。”

據他所了解,廣西福建面、豬什粿條湯、伯公埕咖喱面,也未“回歸”。
租約到期關店 4攤全“回歸”伯公埕
在伯公埕對面,合租一間店經營的利鴻燒臘飯粥、謝芬號肉粥東炎面、阿平咖啡(早前在戲台下方,經營晚市)及白雲吞面,將全數“回歸”伯公埕,進駐伯公埕門牌23號店鋪。


該店租約5月14日期滿就會關店,結束因配合伯公埕整修而外遷3年多的光景。
營業30多年的白雲吞面攤主何兆添(76歲)坦承,還是“老地方”比較好,小販們集中在美食街,一起營業,比較熱鬧,且顧客也方便,一站式享用完所有的美食。
“整修後的空間也寬敞,看了很滿意,環境舒服,沒那麼熱,比較幹淨,每周也可休息一天,也能選擇天數,條件不錯,我可以接受,如果有要事是可以提前通知請假。”


有者退休不做了
何兆添說,早在伯公埕營業時,白雲吞面攤檔是他和另一名午市業者鄭牛一起經營,唯後者已退休不做了。
據他所了解,一些攤檔的業者已上了年紀,隻好直接退休,但也有一些新的美食,即將“進駐”伯公埕美食街,比如阿明咖喱海鮮炒粿角、白咖喱面和福建面等。
“由於我們的店還在裝修,因此在新店營業的時間還未定。”
他說,昔日“街坊”伯公埕咖喱面業者,因每周隻營業2天,不適合,故沒“回歸”伯公埕;至於伯公埕粿什、咖喱面、廣西福建面同樣沒“回歸”。

民眾闊別多年後重遊伯公埕
適逢周一(24日)假日,不少外坡民眾到大山腳市區享用美食,也參觀伯公埕,有者更在美食坊回味當年。
來自吉打州,早期居住居林、現居檳島的陳振發(74歲)和妻子洪金莉(73歲),周一趁著假日,在相隔30多年後回到伯公埕。
恩愛的兩老也在美食街前,拿起手機自拍留念。
他說,兩人年輕時曾光顧伯公埕吃小食,那時孩子還未出世,記憶中的美食是賣到半夜的潮州粥,還有幹撈面、炒粿角,一旦重開,就會回來享用美食。
“感覺現在比較好,美觀多了,廟也很漂亮,相比起以前也顯得規劃整齊、環境清潔,面貌煥然一新;我們有聽到重開的消息,早上剛好來這邊附近吃早餐,就走過來看看。”
↓↓相關新聞↓↓